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丹心耀征程——记李兆岐烈士

更新时间:2022-06-29 11:56:57点击:

丹心耀征程

——记李兆岐烈士

蓝孝节

1938年冬,侵华日军实施政治上诱降国民党,集中力量向敌后八路军进攻的军事战略。驻山东的伪军张步云、刘桂堂部气势汹汹地向我胶东抗日根据地发起进攻,他们沿烟潍路不断向东进犯。1939年1月16日,刘桂堂部攻占掖县城后,旋即侵入招远金矿一带。八路军为避敌锋芒及从抗战大局出发,主动从黄县、蓬莱二城撤离,转入山区与敌周旋。就在这紧急关头,有一支近千人的武装队伍,冲破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包围,从即墨县境开进黄县八路军驻地,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第六十五团,接着便投入了保卫胶东抗日根据地的战斗。在以后的岁月里,这支部队英勇善战,所向披靡。马家河伏敌,他们击垮刘桂堂部一个营;攻打招远县城,歼灭日伪军150余人;金矿伏击战中,他们将千余伪军诱入峡谷,歼其大半。随后又参加保卫牙山兵工厂的战斗,一直把刘桂堂的残部赶到海阳县内,为粉碎敌人大规模进攻立下了卓越功勋。组建和领导这支部队的就是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员——李兆岐。

加入“兄弟同盟会”

李兆岐又名李鸣岗,1904年出生于即墨县城关西城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时期,他家中只有几分薄地,生活十分清贫。父亲为了摆脱受地主老财欺压的命运,把改换门庭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靠替村民看护庄稼挣几个小钱,并省吃俭用送李兆岐到私塾小学读了5年书。

1922年秋,年仅18岁的李兆岐为了填饱肚子,被迫离家自谋生活,被日本人在青岛沧口开设的钟渊纱厂招收为练习生,后同20多名童工一起被送往日本神户学习制纱技术。他们到达日本后,备受日本资本家的歧视虐待,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工人们成立“兄弟同盟会”,大家抱成一团。为了保护自己,为了不受非人的待遇,他们向厂方提出增加工资、增加劳动保护设施等要求,抗议资本家虐待中国工人的恶行。李兆岐在“兄弟同盟会”成员中,是年龄较大、有文化、敢于开展斗争的骨干分子,他与“兄弟同盟会”会长刘从金、刘星五一起组织童工开展了多次抗争,终于迫使厂方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学习结束回国后,“兄弟同盟会”在钟渊纱厂继续开展活动,为维护工人经济利益开展斗争,并屡次取得胜利,曾威震一时。这些经历,为李兆岐以后走上革命道路打下了基础。

1923年秋,“兄弟同盟会”会员发展到200余人,成为钟渊纱厂日本资本家不敢小瞧的力量。后来,在一次罢工中,兄弟同盟会遭到厂长丸山幸藏及沧口警察署的联合镇压,代表和会员有十多名被打死打伤,其余大部分被打散,大家被迫离开了纱厂。

投身工农运动

“兄弟同盟会”被打散以后,李兆岐在这段时间里非常苦闷,反复思考斗争失败的原因。罢工虽然失败了,但他仍坚持留在厂内。他和王星五等人秘密联络工人,策划组织举行新的斗争。不久,中共青岛地下党组织发现了“兄弟同盟会”的活动,他们与王星五、李兆岐等取得了联系,对他们进行革命教育,指导他们开展活动,引导他们走出自发斗争的小天地,投入了波澜壮阔的工人运动的大潮。

1925年,青岛地区的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李兆岐和王星五领导纱厂工人运动也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日益汹涌的工运大潮,不断冲击着日本资本家的切身利益。日本帝国主义勾结胶澳督办更加疯狂残酷地镇压工人运动。他们疯狂地缉捕、屠杀工人运动的积极分子。这时,李兆岐的活动被日本人发觉,被列入缉捕对象。在这危急时刻,党组织及时通知他离开纱厂,转移到阳谷路38号党组织开设的木炭铺掩护起来。

1926年,李兆岐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鉴于他在工人运动中身份已经暴露,加上他对农村工作比较熟悉,党组织决定派他到农村开展工作。是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举办第六期农民运动学习班。李兆岐受组织派遣前往参加学习。学习班里既安排学习农民运动理论,又学习军事知识,还进行军事训练。李兆岐开阔了眼界,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增长了军事才干。

9月,学习班结业。正值国共两党合作开展农民运动的时期,李兆岐遵照党的指示回到即墨,与国民党省党部农民运动特派员赵世恪(共产党员)一起共同开展农民运动。12月,在李家西城召开代表大会,成立了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即墨县临时党支部,李兆岐被选任委员。县党部成立后,李兆岐利用合法身份,积极发动农民,为在即墨广大农村地区迅速建立农民协会做准备,并发起开展反对苛捐杂税活动。他们组织了一部分农民,由赵世恪、李兆岐、乔基金、王克忠率领,分四路出发,到各村开展宣传,提出“反对苛捐杂税”、“不为张宗昌完粮”等口号,到处张贴标语和进行集市街头演讲,全县一时轰动起来。国共合作破裂后,军阀祝相本出兵逮捕了王克忠、乔基金,其他领导人被迫转移外地,农民运动被镇压下去。

农运工作受挫后,李兆岐再次转入青岛进行秘密活动年他担任中共青岛市委委员、农运部长。是年冬,受市委派遣李兆岐再回即墨开展农运工作。临行,徐子兴、王景瑞、李西山等同志凑钱购买了四支手枪交给他,希望他回到农村后能迅速发动群众,并建立起农民武装。李兆岐牢记组织和战友的嘱托,满怀激情地回到了即墨,但由于反动势力的横行残暴,农民们思想顾虑很重,一时工作很难开展。在这种形势下,李兆岐改变工作方式,他利用搞运输、做买卖为掩护,暗中组织发动群众,劫富济贫,为党筹集活动经费及武器弹药。1928年初,他的活动被敌人察觉,反动官府下令缉捕他,并多次查剿他的家。他母亲被逼服毒身亡,弟弟无奈之下逃往东北后又惨遭日本兵杀害;他父亲与妻子为了避祸,只得离家出走。1929年,李兆岐被军阀韩复榘部逮捕,押入济南监狱。

组建抗日武装

在狱中,李兆岐任凭敌人的严刑拷打,只承认自己是无辜的买卖人,拒不透露党的机密,被敌人一关就是四年多,直至1934年2月,李兆岐才获释出狱。出狱后,他回到本村当了小学教员,在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他利用教员身份作掩护,继续开展革命宣传活动。他奔走于二三十公里范围内的农村小学,联络结识了一批具有爱国思想的进步青年。1937年,他又趁国民党训练壮丁的机会,买通乡长,当上了本乡训练壮丁的教官,利用职务之便,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同时,掌握了一批军训武器。在人枪具备的条件下,开始与田世磊、李成玉等人密谋,酝酿组建革命武装。1938年1月,日军占领即墨城,即墨境内顿时大乱,李兆岐决定趁机举事。

3月4日晚,他召集50多名青年,到李家西城村南的王家茔地取出秘藏的武器,宣布成立抗日独立中队。当晚,队伍拉到大庙山宿营。次日,相约参加部队的人聚齐,共200余人,编队出发进入崂山脚下,月余,这支部队发展到五六百人。由李兆岐带领辗转于惜福镇、松树庄、傅家埠、岙山卫等地开展抗日游击活动,并消灭汉奸土匪为民除害。这时,即墨、崂山一带,以抗日为名成立的国民党游击队有十多股,抗日独立中队处处受到他们的威胁与牵制。为了求得部队的生存与发展,李兆岐只得打着灰色旗号作掩护。他与第五战区游击总指挥部直属十六支队第二纵队司令孙殿斌合作,将部队改编为孙部的四支队,李兆岐任支队长。改编后,李兆岐常对部分心腹军官说:“我们部队是要抗日的,早晚要到共产党那里去。”

6月,李兆岐获悉驻即墨城日军换防的消息,果断地指挥部队一举攻下了即墨城,缴获机枪一挺,其他枪支弹药一宗。在城内停留2天,募集了一部分军需款项物资后转入农村。此后,四支队声威大振,前来投奔参军者与日俱增。7月,国民党盐警团的姚士武带一个营归属了李兆岐,部队扩至1400余人,编为四个营。与周围诸多游击队相比,已是一支很有规模的武装力量。

奔赴抗日根据地

随着抗日武装力量的建立和壮大,如何把这支部队安全带往抗日根据地投奔共产党,成了李兆岐日夜考虑的问题。有一天,部队驻扎于王戈庄村一带,由于疏忽大意,被村中一潜伏汉奸特务利用反光镜发出信号,指引日军飞机轰炸队部驻所,炸死了4名战士。李兆岐借机以避开日军轰炸追击为名,作出部队向北转移的决定,以便于靠近和寻找党的组织。他先将部队转移到即墨北部的刘家庄,进而又到达平度的古岘、冷戈庄一带,步步向北进发。由于李兆岐归心似箭,急于与党取得联系,没有做好北上物资准备工作。到达平度后,部队由于供给发生了严重困难,一度造成部队思想混乱,军纪无法控制,在筹办粮食时,与当地封建迷信组织红枪会发生矛盾,出现了枪杀红枪会人员和抢夺群众粮食的现象。为解决燃眉之急,李兆岐只好与国民党政府鲁东行辕进行联系,又将部队改编为鲁东行辕特务团,才解决了供给问题,稳住了部队。但寻找党组织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正当李兆岐思党心切的时候,1938年8月,我胶东党组织在胶县姜黎川部做统战工作的王云九同志,奉命来到了特务团。李兆岐朝思暮想重新回到党的怀抱的愿望就要实现了!他喜出望外,先把王云九安排到团政训处工作,接着就研究如何把部队带到抗日根据地的问题

李兆岐带领的这支部队,除姚士武营是一些国民党老兵外,其余大部分是即墨、青岛一带的青年学生和农民。他们具有抗日爱国意识,但由于部队组建时间较短,又发展迅速,缺乏必要的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为什么当兵,为谁打仗的目的性不明确。尤其是一些下级军官中,不少人是国民党党员,他们跟随李兆岐进驻平度并不了解这一系列行动的真正意图。此时如果突然宣布部队要开往抗日根据地,投奔八路军,必将引起混乱。针对这种情况,王云九根据党的指示,与李兆岐商定:此事不可操之过急,要先做好军官们思想转化工作,然后再考虑组织部队起义。

为逐步统一军官的思想认识,10月,李兆岐带领部分军官到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了为期7天的访问参观。在根据地内,他们参观了八路军的医院、被服厂、兵工厂,访问了驻地部队和群众,亲眼看到军民关系亲密无间,群众生活安居乐业,使军官大开眼界,深受感动,逐渐打消了一些思想疑虑,奠定了起义信念。

参观之后,胶东区党委军事部加强了与李兆岐的联络,从而加速了起义的准备工作。就在一切准备就绪,起义就要如期举行的关键时刻,李兆岐的行动却被国民党鲁东行辕主任发觉了。

原来,在起义待举之时,恰逢鲁东行辕主任易人。新任行辕主任鲁斌到任后,召开胶东国民党地方武装团长以上军官会议。这时李兆岐已改名李鸣岗,因以前与鲁斌打过交道,怕暴露身份,所以推病未去参加会议。会后,鲁斌到特务团探望他,一见面,鲁斌便认出了李鸣岗,就是过去的共产党员李兆岐。但他装作不知,少事寒暄,便匆匆赶回,迅速命手下查明了李兆岐的动向,于是急忙下令姜黎川、纪淑和、韩炳宸、刘东扬、张金铭及莱阳乡校六个国民党地方武装司冷,先对李兆岐部进行包围。然后,从即墨、莱阳、平度、胶县等地抽调十几个团的兵力向李兆岐部包抄上来。此时此刻形势十分危急,就在敌人已形成包围,尚未发动进攻之时,李兆岐决定提前率部起义。他分析了姜黎川与我党有统战关系,他本人与纪淑和有一定交往等情况,选择了从纪、姜结合部为突破口,带领部队突围。突围时,姜黎川、纪淑和态度暧昧,并不想认真阻拦。这时我胶东区党委军事部也提前得到消息,派了一个营的兵力前来接应,因而起义部队顺利地冲出包围圈。除一营在国民党员杜祖平的胁迫下乘乱哗变外,其余三个营近千人先后安全到达了黄县香坊村。1939年2月1日,这支起义部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第六十五团,李兆岐任团长,王云九任政委。

当月,李兆岐由五支队政委宋澄介绍,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多年期望回到党的怀抱的愿望。

9月,李兆岐调任南海特委军事部长,兼五总队(后改称五大队)队长。1940年10月,胶东军区改称五支队,任命李兆岐任五支队三团团长,负责组建该团部队。他从平度带领一个营到达招远县曹孟村,经过日夜操劳,将部队组建的各项工作准备就绪,而他却不幸于1941年1月身染重病,以身殉职,时年36岁。

李兆岐的一生,是短暂、坎坷而光辉的一生。无论是在波澜壮阔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中,还是在自己孤军奋战、响应党的号召组建抗日武装力量时,以及后来的对日作战保卫根据地的无数次战斗,他始终不忘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为了党的事业和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他坐过监牢,牺牲了亲人,经受了各种艰难困苦的考验,把自己一颗赤诚的心,无私地献给了党,献给了祖国的解放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