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从旧军人到我军将领——记刘致远烈士

更新时间:2022-06-15 11:35:04点击:

从旧军人到我军将领

——记刘致远烈士

陈书斌

1955年2月6日上午,在太原市举行的山西军民联欢大会上,山西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刘致远正在给几万军民作报告。报告还未结束,只见他身子一晃,趴在了讲台上。经诊断是突发性脑溢血,多方抢救无效,当天下午在解放军二六四医院不幸逝世。军民无不悲痛,深切哀悼刘致远的人们排成了长龙。是日晚9时30分,太原城披上了一层浓重的黑纱,向这位党的坚强战士和优秀儿子致哀。

追求真理,向往革命

刘致远,1904年出生于山东潍县东营村(今潍坊市寒亭区交庄乡东营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贫,全家人以给人推磨为生。刘致远从小就干上了这种力气活。他10岁时,家里人省吃俭用,把他送入本村小学读书。高小还未毕业,终因生活困难而退学,当了半年初小教员,后又考上了本县一所师范学校。但他上师范还不到一年,又因父亲病故,不得不停学去谋了一个印刷工人的职业。

1925年,军阀张宗昌在潍县一带招募新兵。刘致远被招募入伍,到旧军队谋生。由于他有些文化,不久便升任连长。北伐后,张宗昌的军队被打垮。刘致远于1926年经同乡介绍进了国民党直鲁豫军第八军军官教导团。毕业后升任团长。

在军阀混战中,刘致远亲眼看到中国人自相残杀、老百姓生灵涂炭,而军阀、资本家却升官发财的社会现状。他的救国救民的梦幻破灭了,陷入了深深的苦闷之中。后来,他又下决心投奔冯玉祥部。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也就在这时,传来了中国工农红军为穷人打天下的消息,刘致远听了很兴奋,他想,如果自己也能加人这支人民的军队该多好啊。当时,我党派到西北军的地下党员韩泉看到刘致远有正义感,就常常接近他。向他讲共产党的主张,讲工农红军。正在苦闷中的刘致远豁然开朗,他看到了中国的希望。1933年5月,刘致远在察哈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3年8月,刘致远遵照党的指示,和几个党内同志一起经过周密组织,率领1000余人的队伍,高高树起了抗日救国的大旗。在察哈尔的独面口,受命将起义军编为抗日同盟军第十八师,刘致远任师长,后又改为抗日同盟军第二军,他任军长。

1934年2月,党组织决定派刘致远去上海做党的地下工作。他按照党的指示,在上海流动着住在英、法租界,以此作为掩护,大胆而又谨慎地开展自卫会工作、情报工作、保卫工作和交通工作。在这期间,他阅读了不少党内的文件和报刊,特别是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更使他开阔了政治眼界,坚定了政治立场;进一步看穿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嘴脸及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懂得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在上海的两年零8个月的时间里,他以勇敢、沉着、忘我牺牲的精神为党做了大量工作。1936年12月,他奉命离开上海赴革命圣地延安,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1937年10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山东鲁西北出现了抗日高潮。国民党山东省第六专区专员兼保安司令范筑先通电全国:决眦北视,决不南渡。他的抗日义举,受到了我党的重视,毛主席曾亲笔写信致范筑先,赞扬他的抗日热情。也就在这时,受党的委托,刘致远从延安来到了鲁西北。

刘致远开始任中共鲁西北特委书记。经共产党员张维翰介绍任范筑先部参议、机枪营营长。由于范筑先与共产党人打交道不多,对于刘致远了解也不多,也不知道刘的为人和能力。一次,范筑先派刘致远去收编几支小武装。刘致远到了那里以后,才知道这几支武装尚未建立起来。他有些为难了,如果帮他们把这几支武装建立起来,得需要一定时间,恐怕引起范筑先怀疑,若就此回去,范筑先一定会耻笑他,这对今后的工作不利。经过深入了解和缜密思考,刘致远决定把当地的几股土匪争取过来。经组织同意后,他单人独马前去说服3股土匪投诚。由于刘致远的细致工作和抗日形势的感召,这3股土匪全部同意加入范筑先部。当他把这3支队伍带来见范筑先时,范筑先老人非常高兴,对刘致远也很器重。

1938年11月,聊城失陷后,国民党顽固派王金祥破坏抗日民主统一战线,调集了大批兵力对我党的抗日力量进行围剿。由于寡不敌众,在莘县、何店两次战斗中我军接连失利。这时,有些同志产生了悲观情绪。但刘致远在转移的行军途中依然满怀信心地对大家说:“鲁西北人民是最富于革命传统的,只要我们遵照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打人民战争,我们会很快开创出一个新局面,我们一定要有这个战略眼光。”

1940年1月,刘致远任冀鲁豫军区四分区司令员。当时的军分区首长只有刘致远一人,没有政委,也没有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所属部队也只有一个基干营和两个连队。其中一个连队的子弹还不到500发。装备之差、人员之少,使大伙心里都没底。这时,刘致远经常对大家说:“别看咱们这支队伍小,但这是人民的子弟兵,工农的武装。我们的队伍会越打越大。日本侵略军一定会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1941年到1943年上半年,是鲁西北抗战最艰苦的岁月。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交叉;打着抗日旗号的杂牌军多如牛毛。日本侵略军在对八路军和抗日根据地反复扫荡的同时,利用各种手段拉拢收编汉奸武装,使得斗争形势十分复杂和严峻。当时冀鲁境内的国民党军队几乎完全停止了抗日活动,专事对付共产党、八路军,致使八路军所受的损失大大超过了日寇“扫荡”时的损失。1941年春节过后,从济南等地出动了上千日伪军,配有轻重机枪和山炮等精良武器,在短时期内对鲁西北四分区进行了铁壁合围,妄图将我党领导的这支抗日武装彻底剿灭。刘致远在强敌面前沉着冷静,他全面分析敌我双方情况,果断地命令我军从敌人的结合部悄悄转移了出去。接着集中优势兵力,拣敌人最弱的一部分一举全歼。待敌人调兵救援时,我军已又全部转移。就这样,使日寇的“扫荡”计划全部破了产。

冀鲁豫军区四分区在同日伪的作战中屡打胜仗,而且每次都是以极小的代价取得较大的胜利。这都与刘致远的正确指挥分不开。他非常注意总结经验,为了总结平原地区游击战和地方兵团单独作战的经验,他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军事著作,还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敌人的报纸进行研究。在那几乎天天打仗的情况下、他仍然挤时间写出了《游击战略问题之研究》的笔记。还在实战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在平原地带坚持地道作战的经验和瓦解敌军的经验。

由于刘致远善于学习和总结,所以,他的军事指挥水平不断提高。如一次,驻聊城伪军治安军的第四集团司令纠集聊城、茌平、博平、平阴等地几倍于我的敌人围困我四分区。敌人以攻为守,大兵团集结,企图迫使我在黄河北岸决战。当时,分区集中讨论了两个作战方案,一是集中全力吃掉向我进攻的敌前头部队;二是北上齐河、禹城等地,然后再向西南运动,捕捉战机,消灭敌人。刘致远认为这两个方案都有缺陷,他经过反复思考,提出了新的方案,即:我军先向博平虚晃一枪,然后再调头南下,集中兵力突然袭击东阿城,一举全歼东阿守敌,解放东阿城。接着乘胜发动聊阳公路战役。按照刘致远提出的作战方案,我军经过五天激战,全歼了16个据点的日伪军千余人。斩断了聊城与阳谷之间敌人的联系。不仅全部打乱了敌人的战略部署而且使我军的根据地不断扩大。

刘致远的指挥才能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很高评价。当时在鲁西北流传着跟着刘司令保证打胜仗的歌谣。老百姓听到刘致远的名字就奔走相告:刘司令来了!刘司令来了!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在军区干部大会上表扬刘志致远是“不可多得的优秀军事指挥员”。

胸怀宽广,豁达大度

抗战初期的鲁西北,由于时局动荡,一些土匪武装打着抗日的旗号拉起了队伍。刘致远以共产党人的宽广胸怀,对他们晓之以抗战大义,团结他们共同抗日。

有一股实力较强的土匪武装,为首的头目是旧军人出身。他徘徊在国民党和八路军之间,谁给好处便向着谁,经常在顽固派的收买下袭击八路军。刘致远决心把这支队伍争取过来,他亲自

去做说服工作。同志们都怀着十分不安的心情为他送行。但他却冷静沉着,谈笑生风,表现出一股凛然正气。他身材高大,两眼炯炯有神,眉宇间闪耀着光彩。他笑着说:“放心吧,邪不压正,现在天底下唯有咱共产党的主义最真。”他对这个杂牌军的头目宣传我军的抗日政策,并以自己多年求索真理的亲身经历打动他们。为首的头目见八路军的司令员身穿便装,未带一枪一弹,而且连个警卫员也未跟,钦佩至极,深受感动。他们佩服八路军的抗日主张,相信八路军里头真有人才。这支队伍终于走上了抗日的道路。

刘致远在旧军队担任过师长、军长等职务。来到鲁西北后,任范筑先部机枪营长。他非常愉快地服从了组织的安排,积极儆好范筑先的统战工作,工作很出色,使得范对他完全信任以至佩服。有人问他,您曾任过军长,带领和指挥过千军万马。现在当营长,您就没想法。他笑笑:“我参加八路军就不是为了升官发财,如果那样,我就投国民党了。这就是咱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区别。如果只想着个人升官发财,那他就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几句话说得大伙儿由衷地点头称是。

1940年年底,冀鲁边军区卫河支队的两个营划给了四分区。在这之前,整个四分区兵力只有一个正规营。当时带两个营合编过来的邢仁甫(后叛变)向组织讨价还价,要求当分区司令员。刘致远当即向组织表示,为顾全大局,他愿降为副司令员,让邢出任司令员。他这样做是为了稳住这两个营的兵力。其实,他的资历和能力都胜过邢仁甫。为了党的利益,他不计较个人得失。

他的高尚品质,上级下级都交口称赞,对部队教育很大在艰难的岁月里,刘致远始终保持着革命的乐观主义。他在日记中写道:“抗战已进入最艰难的岁月,日、伪、顽三位一体先施以蚕食、扫荡,继之以分割、封锁,到处安设据点。在公路旁,碉堡与碉堡之间挖掘封锁沟,把我们的根据地分割成许多三角形小块。敌人在扫荡中更施以烧、杀、抢‘三光’政策。加之自然灾害,几乎使鲁西北的一些地区变成了无人区,真是尸横遍野,俄殍载道。在此条件下,部队一面实行精兵简政,化整为零同凶恶的敌人作战,一面又要同饥饿作斗争。我们吃的是树叶、糠炒面。我们还要号召部队不与民争食,哪怕是几片树叶也是如此。一旦有缴获,大部分要支援我们的老百姓。同志们多数浮肿,大便不通,虱虫遍身。在这种情况下,我想起了毛主席在抗大毕业证上的题词:为人民的解放事业随时准备牺牲。这一点,我也是真的作好了准备。我也坚信,依靠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依靠鲁西北广大群众,胜利的曙光必望而可及。”由此可以看出,刘致远所以有宽广博大的胸怀,是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刘致远的豁达大度,还表现在处处以大局为重。1943年春,杨得志司令员奉命带冀鲁豫军区五个主力团,开赴西北,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当时要从四分区抽一个基干团四分区的主要兵力也只有这一个团。刘致远心里清楚,这个团的调出,对分区来说,实际上是伤筋动骨了。把主要兵力都抽走了,他心里真有点舍不得。可这是去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没有比这事再大的了。杨得志像看透了刘致远的心思,拍拍他的肩膀说:“怎么样,致远同志,这可是从你身上剜肉哟!”

“请放心,杨司令,保卫党中央、毛主席,这是全军、全国人民的大事。再大的困难,我们也会克服的。”他坚定地向杨司令表示,坚决服从,并亲自作了动员。几天后,基干团随杨司令员上路了。

出色的带兵人

刘致远身为军分区司令员,但始终和战士同甘共苦,从不特殊。他把士兵当成亲兄弟,留下很多佳话。1942年4月,在东阿、聊城边界的秦老庄,刘致远带领的3个小团和3个大队与4000名日军及4000名顽军遭遇。敌众我寡,刘致远站在最前沿,正确地指挥部队与敌大战30小时,在给敌人以大量杀伤后,胜利突围,同时还缴获了大量轻重武器。这一仗显示了我鲁西八路军的力量,大大震惊了敌人。这一仗,刘致远和战士们一样,30多个小时米水未进。部队突围后,来到东阿的一个小村子,乡亲们听说刘司令来了,大伙凑了几碗高粱榆树皮混合面,做了半盆面条给他吃。他看到战士们也正在开饭,就端起半盆面条倒进了警卫班的锅里。那锅里煮的是树叶子,他拿饭勺搅匀了,自己先盛了一碗,然后招呼大伙一块来“会餐”。在艰苦的岁月里,他经常叮嘱警卫员,自己吃的饭菜一定不能比战士好。

在艰苦的战斗环境中,刘致远对于部队的文化学习特别关心,他的嘴边常挂着这么一句话:“八路军应该是个大学校。”部队组织文化教育,他只要能抽出时间,都要亲自当教员。并和地方同志商量,办起了随军中学(即现在的聊城一中)和民声剧团。

1941年春天,部队在东阿、茌平交界的池桥休整。刘致远部署部队开展了热火朝天的学文化运动。那时条件艰苦,纸张缺乏。一次,通信班的两个战士在小铁锨上写了两个字让大伙认,引起一阵哄笑。这时,刘致远来了,两个战士伸了一下舌头,认为司令员准会批评他们学习不认真,乱开玩笑。刘致远并没批评战士,拿过小铁锨看了看,又用石灰块在上面写了几个字。他说,在这上面练字不是很好吗,行军打仗也可以写嘛,这样还能省下纸张。在刘致远的提倡下,这个办法很快在部队传开了。

刘致远有个最大的爱好就是到战士中间去聊天,并能随时随地对人进行启发教育。一次,一个战士把“俘虏”写成了“俘虎”。他看了哈哈大笑说:“要在这大平原上‘俘虏’容易,要‘俘虎’可就难了,大平原上没有虎呀。也别说没虎,离这不远的地方有个景阳冈,梁山好汉武松曾在那里打过虎,为民除害。现在日本帝国主义及汉奸走狗和一切压榨老百姓的坏家伙就如同老虎,等我们把些‘老虎’都打死了,老百姓就能过上好日子这一天不会太远了。”他的话不仅把“虏”和“虎”字区分开了而且使战士们受到了更深刻的教育。

1945年10月,刘致远调冀鲁豫军区任副司令,1949年2月任司令员,成了一名指挥几万大军、调动千军万马的高级军事指挥员,参与指挥了豫北战役,后又率部参加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他任平原军区司令员,后任山西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在长期残酷的战争环境中,他的健康受到严重损害,他长年患头痛症和高血压症,但却从来不肯休息,最后,他为人民的事业和人民解放军的建设不幸牺牲在战斗的岗位上。几十年过去了,他那热情、乐观、刚毅、坚忍不拔而又幽默风趣的形象,他那为人民的利益奋斗不息、鞠躬尽瘁的精神,不断鼓舞人们奋勇前进。